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广州十贤赞 其六 南海太守尚书右丞卢奂 北宋 · 蒋之奇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三四
卢奂修整,为吏清白。
入居宪台中丞是整。
尝刺陕州,美政尤异。
帝之西还,题赞厅事。
称其利物,家风不坠。
天宝之初,来守南海
水陆都会,物产瑰怪。
前守刘刘巨鳞)彭杲,咸用贪败。
时议惩之,乃以奂代。
污吏敛手,远俗为安。
中人市舶,莫我敢干。
粤从开元,后四十年。
暻与朝隐李朝隐,及奂三人。
治广清节,世莫与伦。
卒官右丞,为吏之循。
广州十贤赞 其七 岭南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太子太师太傅谥曰贞简李勉 北宋 · 蒋之奇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三四
李勉玄卿惠王之孙。
沈雅清整,好学有闻。
调开封尉,俗厖难治。
摧奸抉隐,已为能吏。
扈从灵武,乃擢御史
笑语哗纵,维时崇嗣大将管崇嗣
勉劾不恭,帝叹以云:「自吾有勉,朝廷乃尊」。
关东献俘,百人且死。
中有叹者,过问所以。
「被胁而官,非敢辄反」。
入言寇污,天下且半。
虽欲澡心,厥路无繇
驱以助贼,殆非良谋。
愿勿尽杀,帝嘉其意。
驰骑完宥,归者日至。
连擢少卿,欲柄用之。
辅国之骄李辅国,讽使下己。
勉终不肯,宁为刺史
江西部人,父病为蛊。
埋书勉名,掘验不诬。
是孝于父,纵释不诛。
尹京兆,不谄军容鱼朝恩
前尹黎干治饷,我独不供。
节度岭南,盗贼负险番禺贼马崇道叛将朱济时负阴为乱。)
残十馀州,至皆讨斩(遣将李观容州刺史王竑斩之。)
西南夷舶,岁四五至。
谁为苛谨,困此讥视。
勉既絜廉,又征不暴。
明年共来,四十馀柁。
居官之久,清静自敕。
器用车服,未尝抆饰。
迨其召归,至于石门
尽搜其家,所畜犀珍。
投之江中,囊笥一贫。
时谓清节,可辈三人宋璟卢奂李朝隐。)
部人叩阙,请为立碑,以颂其德,代宗许之。
徙节滑亳,不威而治。
诸帅暴桀,皆所尊畏。
灵耀之奔李灵耀),勉缚以献。
忠臣李忠臣之逐,诏移治汴。
襄城失守,援兵莫至。
溃围东出,未足为愧。
帝尝问勉:「卢杞奸邪,朕顾不知,其故谓何」?
勉曰:「杞奸,闻于天下。
独帝不知,是奸邪也」。
对则甚韪,然益见疏。
为相二岁,辞位以居。
勉之少贫,尝在逆旅。
诸生且死,出金以与。
「为我葬馀,君可自取」。
勉诺既葬,置金棺下。
其家来谒,启墓付之。
将相奉赐,亲党是遗,没无赢藏,其清若兹。
礼贤下士,善终如始。
幕府有卒,宴必沃馈。
每遣戍兵,存问家室。
视其资粮,人得死力。
鲠亮廉介,在廷所少。
七十二终,为宗臣表。
咏唐史 李朝隐 北宋 · 韦骧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拽宦鞭奴蔑贵权,当时风骨(四库本作角)愯衣冠。
及为御史声名减,岂是官高便欲安。
裴谭 后晋 · 李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二
李朝隐一判。
破桓敬等五家。
附会三思。
状验斯在。
天下闻者。
莫不寒心。
刑部尚书从此而得。
长安李朝隐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夫不吐刚而谄上。不茹柔而黩下者。
君子之事也。践霤必绳。
登车无屈者。正人之务也。
中大夫长安县李朝隐。见义不回。
强直自遂。亟闻嘉政。
累著能名。近者品官入县。
有乖仪式。遂能责之以礼。
绳之以愆。但阉竖之流。
多有凭恃。柔宽之代。
必弄威权。每观载籍。
常所叹息。朕规诫前古。
勤求典宪。能副朕意。
实赖斯人。昔虞延皇后之客。
梅陶太子之傅。古称遗直。
复见于今。思欲旌其美行。
迁以重职。为时属阅户。
政在养人。宜加一阶。
用表刚烈。可太中大夫
特赐中上考。兼绢百匹。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726年秋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天下膏腴之土。
莫若雍州
雍州绂冕之多。
莫若韦氏。
粤自殷伯。
传于汉相。
昌世济美。
庆不乏贤。
高矣乎。
犹秦塞出华岳
西连于嶓冢
大矣乎。
犹浊河纳清渭。
东至于溟渤。
言之者可备矣。
故周隋创历。
俊乂当朝。
惟我二君。
迭为二祖。
逍公其首。
郧也其仲。
处有山林之节。
糠秕俗尘。
出为廊庙之器。
丹青世道。
郧之子太仆少卿陵州刺史武阳公讳津
是生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詹事秦州都督谥曰贞讳瑎
是生司农丞金州刺史讳畅
皆素风清范
百代一时。
公讳
字抗
金州府君第二子也。
八岁精易。
十五读春秋。
深入爻彖。
试论臣主及贵(疑)便成诵具解。
理微义中。
初以明经射策。
魏州参军
立于稠人。
端若一鹗。
复常调。
太子典膳丞
岐州司仓雍州司户
右辅要剧。
上京浩穰。
九年致丰。
两讼举直。
左台殿中侍御史
尚书主客吏部二员外吏部郎中
侍中执宪者。
谯郡桓彦范广平宋璟
太选持衡者。
京兆韦嗣立河内司马钟。
并远识高量。
领贤进善。
齐白共青缣者。
范阳卢怀慎子从愿赵国李乂吴郡陆象先陇西李朝隐武功苏颋
为四公特赏。
推数子之器。
公益文墨自持。
准绳不杂。
洛阳
役人好惠。
务约刑清。
刻石而传。
鸣桴自止。
御史中丞礼部尚书
法明象魏。
礼达邦家。
外守其则。
内修其度。
兵部尚书
戎政孔殷。
司多僻。
作奸犯科者莫忌。
接利乘便者皆是。
公凡易四年。
濯然一变。
发其狙诈。
成我鹰扬
别加银青光禄大夫
太子左庶子
闲以珍摄。
德以调护。
而巴蜀方隅。
西南斗绝。
戎常犯轶。
蛮或离叛。
讨则胜不补亡。
厌造端之口。
绥则静而作乂。
翘致理之心。
命公为益州大都督长史
持节巡按
公至。
革乎弊。
顺乎美。
暑往寒来。
人不知用。
风雨时顺。
物果遂宜。
入拜黄门侍郎
东密黄扉
右严青闼。
半股肱之委。
总修饰之裕。
上閒燕。
顾近臣言。
韦抗朕素知之。
何适不允。
大鸿胪今典宾客之事。
古称行人之职。
俾令即序。
期以不滥。
宜兼授。
登叶睿图。
御史大夫持节方军大总管
副宰
元帅
廷诤已决。
庙谋先假。
挫贪人于败类。
追桀虏于奔亡。
公之绩也。
凉州都督杨敬述羽林将军郭知运失律摇宪。
丧师倚权。
公确乎不拔。
条奏其罪。
公之正也。
以郡县吏坐赃发觉。
安州都督
寻与之蒲。
雷泽之庶。
河滨之阜。
声沦燠休。
颂被和乐。
未几。
拜为大理检校刑部尚书
钦若刑柄。
系于人命。
士师之望。
平寇之成。
安以手足所措。
慎以毫之失。
繄赖公勿喜。
斯得不冤。
而待算则摧其巧。
粉饰则杜其放。
上将登封岱山
留眷洛邑
延企迟居。
徘徊往俞。
因谓公曰。
朕思久之。
罔出卿者。
乃仗公作镇。
还赠武阳伯吏部铨。
斥浮动。
甄贞实。
妍媸露求当之途。
势利塞容非之镜。
卢从愿
受恩联召。
崇朝交臂。
信相款。
他日携手。
微疾应问。
岂期摇落素秋。
窅冥元夜
开元十四年八月某日。
薨于洛之永义里第。
享年六十。
呜呼。
人之望公。
宗伯韪公。
陟台阶。
佐王道。
始则夷路翘首。
终而亨衢铩翮。
吁嗟全德。
孤我具膳。
而胜气标准。
色庄辞定。
举不忤物。
行不由径。
独而不党。
三者无惑。
闻义卜商起子。
立诚于鲍叔我。
抚遗恤孤。
常所空匮。
以奋藻挥毫。
转为速速。
故大课典谟。
必咨于公。
是亦施政。
何遽薨也。
旒扆深抚床之痛。
缨緌惜和鼎之实。
盖如郑国侨虞之奇楚子文鲁公仪。
不其伟矣。
诏赠太子太傅
护葬及窆备物加等。
太常考行曰贞。
粤以某年某月日。
卜葬于京城东南少陵原。
礼也。
笳铎晨送。
烟霜晓发。
葬者藏也。
俭则自完。
素车出祖。
缟衣来至。
吉先兆于蓍蔡。
哀更伤于松柏。
光昭之事克。
恭懿之道存。
此曷为然。
其不捐者。
三子。
京兆士曹参军曰载。
昭文生曰翘。
幼某。
公侯必复。
美秀而文。
可以崇京兆之阡。
扶阳之馆。
公之季左司郎中万年令泽州长史曰某。
之材也。
公最友于。
毒天伦之孔艰。
思我兄之不及。
畴云撰勒。
其寄雕刊。
爰在弱龄。
获知君子。
牙琴不赏。
恸哭兹晨。
乐弩仍悬。
沈羸岁晚。
悲悽固托。
抚疾何成。
愧不得绝妙好辞
披文而相质尔。
铭曰。
大司寇
家大彭氏。
亡世畴贵。
府君钟美。
衣冠礼乐。
尽在是矣。
讲信修睦。
自求诸已。
爵之以官。
其直如矢。
秉之以宪。
其清若水。
遽登金华
终列瑶戺。
威震蛮貊。
信夫边鄙。
曰刑曰政。
载敞载理。
公辅未升。
官人作纪。
何远韵。
忽顿高轨。
迹满清畤。
事昭缇史。
微言遂绝。
令问不巳。
岩绿南望。
楼丹北峙。
或向城闉。
临松梓。
盛烈孤迈。
偫悲四起。
遗表 初唐 · 卢怀慎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臣素无才识。
叨沐恩荣。
待罪枢密
颇积年序。
报国之心。
空知自竭。
推贤之志。
终未克申。
孤负明恩。
夙夜惶惧。
臣染疾已久。
形神欲离。
虽凫雁之飞。
未为乏少。
而犬马之志。
终祈上闻。
其鸣也哀。
乞垂圣察。
宋璟立性公直。
执心贞固
文学足以经务。
略期于佐时。
动惟直道。
行不苟合。
闻诸朝野之说。
实为社稷之臣。
李杰勤苦绝伦。
贞介独立。
公家之事。
知无不为。
干时之才。
众议推许。
李朝隐操履坚贞。
才识通赡。
守文奉法。
颇怀铁石之心。
事上竭诚。
实尽人臣之节。
卢从愿清贞谨慎。
理识周密
始终若一。
朝野共知。
要之才。
不可多得。
并明时重器。
圣代良臣。
比经任使。
微有愆失。
所坐者小。
所弃者大。
所累者轻。
所贬者远。
日月虽近。
谴责伤深。
望垂矜录。
渐加进用。
臣窃闻黄帝所以垂衣裳而天下理者。
任风力也。
帝尧所以光宅天下者。
任稷卨也。
且朝廷者天下之本。
贤良者风化之源。
得人则庶绩其凝。
士则彝伦攸斁。
臣每见陛下忧劳庶政。
勤求理道。
慎举偫司。
必期称职。
使鹓鹭成列。
草泽无遗。
故得岁稔时和。
政平讼理。
此陛下用贤之明效也。
臣非木石。
早识天心。
瞑目不遥。
厚恩未报。
黜殡之义。
敢不庶几。
之言。
思布愚恳。
刺史进奉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八
两京来去。乃是寻常。
缘顿所须。皆用官物。
至于百姓。纵暂祗承。
处置有条。不合辛苦。
其中侵扰。莫非横干。
或渔猎畜养。以将进献。
触途使役。以徇声名。
实由纪纲未树。教令不行。
去年从京向都。尝亦处分。
蒲州刺史程行湛。同州刺史李朝隐
陕州刺史姜师度。至其州界。
咸有进奉。惜其能官善政。
乃屈法收情。忆至于今。
岂能无怪。冬中西幸。
不可踵前。其有辄进送及饷遗。
从官弁别有烦扰者。必科以法。
御史明加纠察。随事奏闻。
放遣括获妇女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七
别宅安妇。
先施禁令。
往年括获。
特巳宽容。
何得不悛。
尚多此事。
国有常法。
宜寘于理。
方画一于后刑。
故三令以先德。
俾从轻法。
以愧其心。
今所括获者。
见任官徵纳四季禄。
前资准见任。
自馀诸色。
并准九品官禄数纳粟。
妇女并放出掖庭。
即令京兆尹李朝隐求匹配嫁。
行之京都。
作戒天下。
敢更犯者。
一依常格。
屯留薛仅善政碑 唐 · 徐季鸰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开元二十年
有敕将幸太原
重巡潞藩。
上顾谓侍中裴光庭
先择才能。
俾宿储供。
公以左拾遗膺是选也。
潞州八邑。
属时不稔。
上下克办。
实多宏益。
朝廷称之。
公名仅。
字冲用
御史大夫广汉之后。
以儒术学业。
遂登三公
直言谏诤。
退官终宠。
其后自沛居河。
代有丕烈。
公七代祖辨。
后魏侍中汾阴武侯
六代祖谦。
中书令涪陵元公。
英武忠肃
魏书有传。
曾祖范。
隋本州州都。
皇朝硖州刺史
文度
曹州刺史
元俭
溧阳鄞二县令光州司马
并政理清白。
见重于时。
公受天正性。
承家具美。
敦庞重朴。
负经济大才。
优闲江海。
紫薇令姚公黄门监卢公特奏有学有文。
身材拔萃。
起家授洪洞
刺史萧瑗许以公辅之器。
羽林大将军杨敬述持节河西
以才略奏请充管记
秩满。
江阳丞。
长史王易从李朝隐以公清正直。
江阳江都海陵县令
中丞宇文融殿中侍御史咸廙业并引为判官
状称滑吏畏威而破胆。
偫萌饮惠以息肩。
奏才学惟高。
公清特立。
公操斧则伐。
拂钟无声。
淮海之间。
义风一变。
会有制命举才高未达沈迹下寮宏词博识至公从正者。
上御紫宸殿
亲试亲考。
入拜献替之司。
正议鲠词。
多所献纳。
御史大夫李朝隐屡有推荐。
竟无升擢。
及公之出宰也。
以擅美对扬。
推能抚字。
风俗。
且辞掖垣
议者为屈。
公无愠色。
躬亲庶务。
朝夕勤劳。
寒者衣之。
饥者食之。
二十一年
人尤困馁。
公输出私米。
兼赈官粮。
徙死得生。
百馀万计。
敕使少保兖公深加器异。
当朝谈奖。
狼暴出境。
鹿驯于邑
广开邮闬大创廒仓。
南填巨坑。
北防深水。
太原尹王公以殊政奏。
长史李植以异能上。
七年在任。
无风雨霜雹水旱虫蝗之害。
长史李公又考其孤清耿介。
冰碧在怀。
乃居高平山业。
公与秘书监贺知章中书侍郎严挺之虞部郎中褚光为尘外之交。
严称云。
难进易退。
翱翔宇宙之间。
廓然不可得而见。
褚每云。
暗与道合。
神超造化。
贺之篇翰。
往来精密。
公每读古史。
及闻时说。
有一仁一义一忠一孝者。
未尝不慷慨涕泣。
绝薰腥。
救穷急。
傲然独得。
情智耿然。
君子称之。
飘飘云霄之气。
磊磊栋梁之骨。
方将出地络以遐迈。
超天衢而高视。
十七乡父老崔亮臣郭全璧等五百馀人。
式刊善政。
季鸰作颂。
传于终古。
词曰。
我公兮。
肃英徽。
粹河汾。
穆崇闱。
我公兮。
深厥政。
稽邦典。
活人命。
我公兮。
豁虚受。
洞偫友。
垂大久。
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上柱国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三
于戏。
逆鳞劘上。
匡救之义深。
守死不回。
人臣之致极。
况乎文包风雅。
道济生灵。
建一言而天下倚平。
含九德而三光式序。
超无友而独立者。
其惟广平公乎。
公讳
字□□邢州南和人
其先出于殷王元子
七代祖弁。
魏吏部尚书
列人子。
祖钦道。
北齐黄门侍郎
并事迹崇高
各见本传。
高祖元节。
定州田曹。
曾祖宏俊。
大理丞
祖务本。
栎阳
父元抚。
卫州司户
户部尚书
自田曹至于尚书
皆实浮于名。
而位不充量。
事见许公苏颋所撰神道碑。
公七岁能属文。
一遍诵鵩鸟赋
丁尚书府君忧。
水浆绝口者五日。
八九岁时。
尝梦大鸟衔书。
吐公口中。
公吞之。
遂乘而直上。
倏忽惊寤。
犹若下在胸间。
自后藻思日新。
襟怀益爽。
年十六七时。
或读易旷时不精。
公迟而览之。
自亥及寅。
精义必究。
明年进士高第
上党
王屋主簿
相国苏味道侍御史出使。
精择判官
奏公为介。
公作长篇以自兴。
梅花以激时。
苏深赏叹之。
曰。
王佐才也。
合宫
长寿三年从调。
判入高等。
有司特闻。
天后亲问所欲。
公以代为唐臣。
不求荣达。
诡奏云。
家本山东
愿得魏之一吏。
遂手诏授录事参军
拜舞趋出。
后异而召还。
又手诏拜监察御史里行
寻丁齐国太夫人忧。
服阕。
筑室反耕。
志图不起。
俄而即真
殿中侍御史
同列有博于台中者。
将责名品而黜之。
博者惶恐自匿。
翌日。
公独正辞引过。
天后悦而释之。
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御史中丞
乃谓所亲曰。
吾比欲优游自免。
不图要近。
骤至于斯。
其敢废所职乎。
乃悉心纳忠。
无所回避。
张易之昌宗兄弟。
席宠胁权
天下侧目。
公危冠入奏。
奋不顾身。
天后失色。
苍黄欲起。
公叩头流血。
誓以死争。
拾遗李邕奏曰。
陛下坐则天下安。
起则天下危。
内史敕公出。
公曰。
天颜咫尺。
奉德音。
劳宰臣
宣王命。
词气慷慨。
左右震悚。
遂俱摄诣台。
庭立切责。
二竖股栗气索。
不敢仰视。
自朝至于日昃。
敕使驰救之。
公不得已而罢。
又令诣公谢罪。
公拒之。
后有惨恤。
二竖来吊。
公辞曰。
贵近不宜与执法通同。
假满。
朝士慰公。
二竖又欲序进。
公举板迎揖之。
不得成礼而去。
神龙之兴复也。
公实佐其谋。
及当畴庸。
让而不受。
曰。
清宫问罪。
事出五王。
夏中兴。
功归明主。
非曰逃赏。
谁敢贪天。
俄拜朝散大夫吏部侍郎谏议大夫
黄门侍郎
尝遇梁王武三思于朝。
三思方欲言事。
公正色谓之曰。
当今复子明辟。
王宜以侯就第。
何得尚干朝政。
三思惭惧而退。
请急累月。
俄而兼摄尚书左丞
中宗将幸西蜀
深虞北鄙。
乃兼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又改兼贝州刺史
与数人同辞。
三思独揖公住。
公顾谓之曰。
诸人巳出。
不可独留。
遂揖之而去。
属年谷不登。
国租罢入。
三思食邑
公悉蠲之。
既屡挫其锋。
亦处之自若。
俄而真拜。
杭州
又复迁相州
寻入为洛州长史
唐隆初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粤五日兼右庶子
寻加银青光禄大夫
元宗之在储闱
镇国太平长公主潜谋废立。
尝于光范门内坐步檐中。
宰臣以此旨。
诸相失色。
莫敢先言。
公盛气诘之曰。
东宫有大功。
宗庙社稷主也。
安得异议。
遂奏妇人干政。
恐生祸阶。
请不令朝谒。
俄而男又纵横。
公奏之。
繇是贬楚州刺史
主亦竟以凶终。
无何。
复拜银青
历魏兖冀三州兼河北按察使
寻迁幽州都督御史大夫
复为魏州
入为国子祭酒东都留守
开元二年寻拜御史大夫京兆尹
睦州刺史
广州都督
充按察经略讨击使
又兼御史大夫
许便宜从事
前是首领桀骜。
多据洞不宾。
公之下车。
无敢不蔇。
彼之风俗。
竞趋苟简。
茨竹檐。
比屋鳞次。
火灾岁起。
煨烬无馀。
公教之度材。
变以陶瓦。
千甍齐翼。
万堵皆兴。
于今赖焉。
燕国公张说著为碑颂。
无何。
使中官杨思勖召公
公拜恩而就马便行。
在路竟不交一言。
思勖将军贵幸。
泣诉于帝。
帝嗟叹久之。
刑部尚书
四年吏部黄门监
监修国史
五年改号侍中
明年
驾幸东都。
至三崤。
驰道险隘。
行不得前。
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中丞王怡并坐当降黜。
公奏曰。
必若致罪二臣。
将来必受其弊。
遂命公舍之。
曰。
陛下责之。
以臣免之。
是过归于上。
恩由于下。
臣请使且待罪。
然后俾其复职。
上嘉而从之。
元宗尝命公名诸皇子公主邑号。
既而又令各定一美名。
公奏称。
七子均养。
鸤鸠之德。
锡以名号。
不宜有殊。
若母宠子爱。
恐非正家之道。
王化所宜。
元宗悦而从之。
八年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广平郡开国公
策勋上柱国
狂竖权梁山构逆长安
有司深探其狱。
敕公按覆。
京兆司录李如璧等百馀家。
皆以借宅假器。
悉当连坐。
公以婚姻假借。
天下大同。
至于京城
其例尤众。
知情即是同反。
无罪不合论辜。
凶渠之外。
一切原免。
天下欣服焉。
中书令河东张公。
杰出将明之材。
独运庙堂之上。
镜机朗澈。
见事风生。
求公规模。
悉阅堂案。
每至危言谠议。
执正守中。
未尝不废卷失声。
汗流浃背。
其为通贤所服也如此。
十三年。
驾幸东都。
以公为西京留守
公极言得失。
无有所隐。
元宗感悦。
制曰。
所奏之言。
置之座右。
出入观省。
以诫终身。
因赐䌽物二百匹。
明年又兼吏部
十七年尚书右丞相。
雅善戏谑。
不常矜庄。
与故户部尚书王晙为莫逆之友。
晚而弥笃。
凡所谈谐。
人辄疏取。
端五日蒙赐钟乳。
命医归鍊。
或以为上药异味。
不宜委之。
公曰。
推诚求信。
犹惧不应。
猜以待人。
信其可得。
闻者惭退。
二十一年抗疏告老。
至于再三。
手诏优许。
遂特给全禄。
赐绢五百匹。
东京
公以为大臣归休。
不宜关通人事。
遂杜绝宾客
其年。
驾幸洛阳
公迎拜道左。
元宗亲驻龙跸。
使荣王琬劳问者数四。
自后中使往来。
赏赉不绝。
方崇乞言之典。
以极师臣之敬。
二十五年仲冬十九日
寝疾薨于东都明教里第。
享年七十五。
天下失声。
元宗震悼。
追赠太尉
谥曰文贞公
赙物米粟。
常数有加。
丧葬官供。
仍诏河南少尹崔释之充监护使。
夫人齐国夫人博陵崔氏。
沧州长史艺之女。
淑慎严整。
高明柔克。
训诸子而慈且有威。
丞相而德无违者。
门内之理。
一以见咨。
蹑公而殁。
允终偕老。
呜呼。
公有七子。
复。
同州司功
先公而卒。
升。
尚书郎太仆少卿
尚。
汉东太守
浑。
职方郎中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东京采访使太子左谕德
恕。
都官郎中延原少尹
华。
判入高等登封尉氏
衡。
右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河南节度行军司马
或肃或乂。
或哲或谋。
克笃前烈。
以休令闻。
戊寅岁五月二十九日
虔奉遗约。
归葬公于沙河县太尉丞相原之先茔。
夫人合而祔焉。
礼也。
惟公间气降神。
应期杰出。
生知礼度。
天纵才明。
玉立殿天子之拜。
介然秉大臣之节。
震电凭怒。
谠言而不有厥躬。
鼎镬沸前。
临事而义形于色。
蠢迪检押
难常情之所易。
志深直谅。
易古人之所难。
外其身而富贵不离。
行其道而死生勿替。
非夫含一之德
格于皇天。
不二之心。
形于造次。
则何以异是乎。
允所谓振古之元龟。
皇王之威宝者矣。
且夫公之德烈。
充塞寰宇。
公之谋猷。
著明日月。
大历五年冬十二月
孙俨
惧遗盛美。
不远求蒙。
真卿天禄校文。
太仆之下列。
宪台执简。
谕德之深知。
虽青史传信。
实录巳编于方册。
而丰碑勒铭。
表墓愿备于论撰。
谨凭吏部员外郎卢僎所上行状。
略陈万一。
多恨阙遗。
其辞曰。
天命元鸟。
降而生商。
汤孙之绪。
微子分疆。
词招正则。
尉翼文皇
吏部黄门
纷纶耿光。
忠贤世出。
信史相望。
笃生丞相
祚我有唐。
文明纯嘏。
毅烈坚刚。
恒卫间气。
星辰降芒。
嶷然山立。
铿尔金锵。
忠孝之盛。
人伦纪纲。
垂髫能文。
梦鸟发祥。
通夕究易。
冲龄擅场。
胜冠结绶。
历政洋洋。
乃尉合宫
贰轺琅琅。
赋嗤梅艳。
篇美松长。
苏公嗟称。
才必佐王。
满岁从调。
试言高骧。
登闻黼扆。
骤列绣裳。
簉迹天官
如圭如璋。
言凤阁
纶綍煌煌。
乃作中丞
威棱莫当。
志除凶狡。
廷劾二张
天后愕眙。
百寮震惶。
公独凛然。
出身激昂。
义形言色。
精贯穹苍。
皇室中兴。
嘉谟克彰。
功成牢让。
事轶屠羊。
贰职选曹
谏议是匡。
载清流品。
屡奏封章。
乃侍琐闱。
时维夕郎
悉心纠正。
庶绩咸康
三思睢盱。
席宠干常。
责之就第。
惭惧靡亢。
左曹摄辖。
大卤于襄。
兼刺贝邱。
朋辞雁行。
三思揖语。
公独循墙。
处之不怍。
转旆于杭。
既迁邺城
遂尹洛阳
乃作冢宰
吁谟庙堂。
俄兼宫相
亟绾银黄。
元宗登储。
镇国是遑。
潜谋废立。
谣诼相翔。
厥男挠政。
累奏愆殃。
聿临楚邦。
荐察冀方。
总督幽蓟。
翻飞国庠
亚相烈烈。
尹京趪趪。
旋临建德
歘莅南荒。
俚帅咸蔇。
㮧是攘。
张公颂德。
隽咏甘棠。
所忠来召。
拜命即装。
略无交言。
帝用式臧。
司刑吏
八座抑扬。
兼监黄枢
钧轴是将。
匪躬蹇蹇。
终始洸洸。
乃拜仪同
允釐保障。
河东阅故。
汗洽流浆。
狂竖犯阙。
凶渠既戕。
命公覆狱。
咸脱死亡。
乃涉右揆
谠论泱泱。
每谑王君。
岂常矜庄。
悬车告老。
庶保康强。
方崇馈酳
孤映缣缃。
天不慭遗。
萎哲坏梁。
一人震悼。
九有凄凉。
市既罢贾。
舂仍绝粻。
乃赠太尉
饰终礼滂。
返葬沙河
羽仪央央。
阖朝倾祖。
河尹护丧。
生荣死哀。
行路感伤。
令人孺慕。
攀泣喤喤。
高坟崔嵬。
钜鹿剧旁。
森梢宰树
缭绕连冈。
吁嗟广平
宅此不旸。
孝孙翼翼。
论撰靡忘。
丰碑坚碣。
万古訾相
太原府寿阳县新修学记 北宋 · 李毅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四、《金石续编》卷一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光绪《寿阳县志》卷一一
太原九邑,寿阳距府三驿,最处山谷间。
东当井陉常山之路,北接定襄雁门战国用武之地也。
五代之乱,为僭伪所有,故其俗劲勇,少壮而材者多挟弓矢,跨鞍马,习驰射之事。
自国朝已来,未尝有乡举之士应诏者。
然地虽瘠狭而民勤于力,皆廉俭自足,故斗讼少,朴鲁而服义,故不以气相陵。
元祐初,张君不渝来宰是邑也,下令必以信,遇民必以诚。
不数月,人服其化,庭无留讼。
张君乐其民之淳而病其不道问学,狃于旧习,思有以革之。
邑旧有孔子,岁久圮陋,不蔽风雨。
春秋释奠,唯邑官行礼,无学者以相。
张君顾而叹曰:「欲刬涤故习而变其俗,此其本也」。
始有意辟而新之。
乃规度其制,而患其近市湫隘,会邑之士李光国献其东南隅地,遂谋迁焉。
邑大姓闻是役也,相与忻然,具良材坚甓及工筑之费。
于是度地,中为正殿以安先圣像,位颜、孟二贤于其左右,次列坐十哲,为东西庑以绘七十二子。
讲授有堂,弦诵有斋,藏祭器有库,宾位庖湢皆有所。
凡为屋四十楹,经始于庚午年春,而毕功于是年冬
既而以礼召邑士之有学行者处以师位,而张君首遣其子入学,与诸生齿。
自是邑民之子稍翘秀而可学,与昔之驰骋射猎为事者,悉捐其尨奇短后之服、弓矢游戏之具,褒衣博带从事于笔砚经史之间,雍雍如也。
张君至学而喜,乃以书道其事,属予为记。
予以为学校不修,挑达而在城阙,《子衿》刺之,则在上者之过也。
乡校存而游其间以论执政,然明欲毁之,则学者之过也。
今张君为政不拘拘绳墨,唯末是务,而以行化易俗、教养人材为急,可谓知本矣。
士之入学,游于斯,餔于斯,讲先王之道于斯,将见有大成之材出,经行明伟,可立朝庭;
其材之不至,犹不失为善士。
或以文章决科举,班班见于世,皆曰张君兴学之效,不亦美乎!
若群居华屋之下,饱食而嬉,不务考古今,精道艺,凭几聚首,言不及义,唯邑政之是非是论,则恐非张君意,而异日非得如子产者为政,则兹学之兴废未可知也。
张君名元淳,不渝其字也。
世以文儒显,而不渝又以政事称云。
赵郡李毅记,莆阳王可书。
元祐七年二月初十日建,右通直郎知县事元淳立石。
寄题丹阳北楼 元 · 安轴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谨斋先生集卷之一
饱膏粱之食者。无适口之味。饫咸韶之乐者。无盈耳之音。类此而推之。则人之于天下之物。心之所乐。目之所玩。莫不皆然。余自关东游览以后。楼台山水之美极矣。心自度之。以为自今以往。凡四方所称奇胜之地。必无容目者也。余到箕城。人有称丹阳北楼之美者。余心所度者如彼。而未之信也。今年夏四月。自箕城归觐乡。道于丹阳。历访所谓北楼者。其奇观胜致。皆可贪玩。而与关东异者寡矣。私怪而观其形势。盖丹阳关东之尾而境相接也。其山水之美。溢乎关东。若将奔突于南。而丹阳勒止之。故其气势。雄盘壮畜于斯。而不敢过尔。自是以南。虽有漏脱者。皆支流馀裔。而不足观也。彼人之未游关东者。以斯楼为南州之最。不为过也。南有观鱼台。余之二十年前所尝游。时日已久。未遑寻访。登楼顾望。而彷徨不忍去也。有乡先生劝余留诗。既领其请。因悤悤未暇就也。厥后数月。未尝一日斯楼忘也。今六月。又到箕城。思欲再登斯楼而不可得。因寄题长句四韵诗。楼。丹阳守故李公朝隐所营也。
万松交峙翠阴浮,缥缈新楼压渡头。
激石浪喷千丈雪,洒帘风送一襟秋。
自嫌尘土随征马,空羡烟霏满钓舟。
我识观鱼台下路,绿蓑何日共临流。